1.项目意义
胃蛋白酶原(pepsinogen,PG)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,通常约1%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,可分为PGI和 PGII两种亚型。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。胃蛋白酶原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;胃蛋白酶原Ⅱ除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,幽门腺和十二指肠腺亦可产生。
随着胃病的发展,血清中PGI先升高再降低、PGII升高后维持较高水平。这样PGI 、PGII、 PGI/PGII比值的异常会提示不同的胃病,所以PG是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。
(1)PGI是检测胃底腺细胞功能的指征,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,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。
(2)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(相对于胃窦粘膜)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、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。
(3)PGI/PG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。因此,联合测定PGI和PGII比值可起到胃腺粘膜“血清学活检”的作用。
2.适用范围
(1)恶性贫血患者、接受过胃部手术、胃息肉患者、年龄在50~80岁之间、感染过幽门螺杆菌、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、石棉和镍的环境者。
(2)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。
(3)男性,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~25公斤的男性。
(4)健康体检。
3.关联检测项目
(1)胃泌素-17、CEA、CA72-4。
(2)C13、胃肠彩超、胃肠镜。
4.注意事项
(1)胃大部切除术后者不检。
(2)标本为血清,采用促凝管。